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3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4-16
  
    隐私泄露会令你更加特立独行吗——基于感知边界入侵的心理机制分析
    刘新燕, 王璐, 刘晓文, 翟秀秀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1-19. 
    摘要 ( 561 )   PDF (10710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移动互联网让消费者能够在多场景之间快速切换。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隐私泄露造成的影响如何外溢到域外消费决策的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通过5个情境实验,本研究发现:隐私泄露将导致消费者在后续消费中更偏好独特性产品。原因在于隐私泄露会导致消费者感知到个人边界被入侵,继而会借助独特性产品中蕴含的无形边界的象征含义来帮助自己重建心理上的无形边界,但该效应在较低隐私担忧的消费者中不存在。
    “情有可原”还是“罪加一等”——文化混搭对消费者的宽恕意愿的影响
    聂春艳, 汪涛, 刘英为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20-36. 
    摘要 ( 592 )   PDF (9722KB) ( 7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赢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全球品牌开始在产品设计或营销过程中应用当地文化元素。但当这样的全球品牌犯错时,消费者是会爱屋及乌地认为品牌情有可原,还是会迁怒品牌,认为其罪加一等?本研究就从品牌犯错的视角,探讨了文化混搭对消费者的宽恕意愿的影响,并深入剖析了其中介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相比非文化混搭全球品牌犯错,消费者更可能宽恕文化混搭全球品牌犯错,因为品牌对当地文化元素的应用会拉近消费者与全球品牌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引发消费者的内群体品牌偏爱。然而,只有当品牌所犯错误是能力错误时,该效应才会存在;而当其所犯错误是道德错误时,因为消费者对心理距离近者反而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他们会更难以原谅文化混搭全球品牌。本研究首次基于品牌犯错的视角,探讨了文化混搭对消费者的宽恕意愿的影响,为文化混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从而进一步拓展了现有的文化混搭研究,同时也为企业的文化混搭设计以及品牌危机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
    渠道多元化对跨渠道整合与冲突的作用
    卢亭宇, 庄贵军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37-55. 
    摘要 ( 380 )   PDF (10846KB) ( 3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开放系统理论为逻辑主线,对212份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制造商渠道多元化对跨渠道整合、跨渠道冲突的影响及其后果。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渠道多元化会促进制造商对各渠道的跨渠道整合、加剧制造商各渠道之间的跨渠道冲突;第二,跨渠道整合有助于抑制跨渠道冲突;第三,渠道多元化通过跨渠道整合提升企业绩效、通过跨渠道冲突负向影响企业绩效。文章最后从理论贡献、实际应用和研究不足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衡量个体在网络中受到的社会影响——四种指标的对比
    刘行, 徐云杰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56-77. 
    摘要 ( 275 )   PDF (11809KB) ( 3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线上产品评论社会网络是一种以产品信息和消费者口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网络,例如豆瓣。在线上产品评论社会网络中,消费者既可以发表产品使用体验,也可以浏览朋友的产品评论,从而在朋友的口碑影响下做出购买决策。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的社会影响衡量指标,即频率指标和频率评分指标。这两个指标都包含了个体网络的结构特征,前者考虑了消费者之间的实际互动频率,后者进一步考虑了口碑效价。本文还构建了文献中的两种指标作为基准指标,即关系指标和网络暴露指标。前者用与个体直接联系的朋友中使用者的数量衡量个体受到的社会影响,后者用与个体直接联系的朋友中使用者的比例衡量个体受到的社会影响。通过实证对比,频率评分指标展现了更好的效标效度,它不仅更加符合消费者行为理论所假设的个体受到的社会影响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具有更好的统计显著性和模型拟合度。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所受的社会影响,商家也可以据此识别易感人群。该指标也为验证社会影响对消费者决策的作用提供了更精准的测度工具。
    越漂泊越爱分享小众信息?居住流动性和数值源地位对在线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
    陈洁, 范雯健, 李庆, 钟佳玲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78-95. 
    摘要 ( 277 )   PDF (10074KB)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线社区为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提供了持续社交平台,他们通过分享信息树立自己的 社交形象,进行印象管理,实现身份认同。本研究从社会生态的视角,研究社会生态中居住流动性 和数值源地位的匹配对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 发现:(1)居住流动性和数值源地位的匹配对信息分享意愿有显著影响一高居住流动性个体与小 众源地位匹配时,更愿意分享信息;低居住流动性个体与大众源地位匹配时,更愿意分享信息; (2)感知独特性中介居住流动性和数值源地位对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同时排除了社会联结动机和 自尊稳定性的替代解释;(3)内隐人格观对居住流动性匹配数值源地位影响信息分享意愿有调节 作用。
    享受当下还是放眼未来——幸福导向对购买偏好的影响
    杨艳, 余樱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96-114. 
    摘要 ( 754 )   PDF (9767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幸福预期视角,本文通过3个实验验证了个体的幸福导向对购买类型偏好的影响,以及长期效用关注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验1发现相较于享乐主义幸福导向,实现主义幸福导向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未来自我,使其更加关注产品的长期效用,从而增强了对物质产品的偏好,这种偏好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的资金成本投入上(实验1A),也体现在对产品的时间成本投入上(实验1B)。在控制了购买目标的情形下,这种效应仍然存在(实验2)。但当体验产品也提供长期效用时,幸福导向对购买类型偏好的影响将会减弱(实验3)。
    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策略与消费任务类型的交互影响——双重信任视角
    黄敏学, 吕林祥, 毛文萱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115-136. 
    摘要 ( 645 )   PDF (13642KB) ( 5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下,服务机器人正在向多个细分消费领域渗透。服务机器人与消费者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需要以信任为基础。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拟人化策略是提升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信任和接受意愿的有效方式,但其也可能产生与预期截然不同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消费情境中,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拟人化的期望和需求存在差异。拟人化特质可被进一步分为自然特质(人与动物共有的特质)和独有特质(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特质)两种类型,这为契合不同消费情境下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的多样化信任需求提供了新思路。通过3个实验发现:在主观(vs.客观)消费任务情境下,当服务机器人外显拟人化被注入自然特质(vs.独有特质)时,服务机器人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信任(vs.认知信任)需求,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服务满意度。上述结果为服务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具体指导,同时丰富了服务机器人及拟人化营销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心理资源损耗对消费者模糊规避行为的影响
    姚卿, 江霞, 雷希, 杨德锋
    营销科学学报. 2023, 3(2):  137-156. 
    摘要 ( 504 )   PDF (11705KB) ( 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模糊规避和心理资源损耗理论,本研究通过4个实验探讨心理资源损耗对模糊规避的影响,并从消费者做决策的心理资源视角,对模糊规避的内在原因展开分析。通过结果模糊(实验1A)、概率模糊(实验1B)和支付溢价(实验1C)3个实验,本研究发现:心理资源损耗将显著提升消费者的模糊规避倾向;思考多种可能性的意愿中介了心理资源损耗对模糊规避的影响(实验2);随着模糊范围的扩大(实验3)和消费者产品知识的增加(实验4),心理资源损耗对模糊规避的提升作用相应加强或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