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6-01
  
    论文
    产品退市决策研究:基于Cox生存模型的实证分析
    周静,李季,江明华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1-12. 
    摘要 ( 897 )   PDF (950KB) ( 2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影响产品退市的因素进行研究,运用生存分析模型确定了对产品退市有显著影响的两大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他们分别是:上市前期的销量变化率和退市前期的平均销量。具体而言:上市前期的销量增长率越高,退市的危险性越小,生存时间越长;退市前期的平均销量越高,退市的危险性越小,生存时间越长。同时本研究还验证了市场份额对两大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与人们通常的直觉不同的一个结果,市场份额低的产品比市场份额高的产品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对此我们运用“替代效应”进行解释。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产品退市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属顾客对顾客不当行为反应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费显政,肖胜男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13-38. 
    摘要 ( 763 )   PDF (1147KB) ( 2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运用关键事件法和扎根理论,探讨了在面对顾客不当行为时,同属顾客采取的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了232个包含同属顾客反应模式的顾客不当行为事件。首先运用关键事件法对各事件中同属顾客的反应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进一步挖掘各反应模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同属顾客的反应模式包括助纣为虐、随波逐流、袖手旁观、见义勇为和舍己助人五大类别;各反应模式在应用频次、行为动机、行为表现,以及给不同参与主体带来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不良顾客、中心顾客、其他同属顾客、一线员工和企业等五方参与主体的相关特征信息,经由互动效果评估和互动责任判断两个中介变量,形成同属顾客反应模式选择的两条影响路径。本研究以同属顾客应对策略的视角切入,不仅拓展了顾客不当行为的理论研究,而且为企业进行顾客不当行为管理和一线员工培训提供了管理上的借鉴。

    我能买来爱吗——配偶吸引目标对女性炫耀性消费倾向的影响
    袁少锋,郑毓煌,李宝库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39-55. 
    摘要 ( 1164 )   PDF (1061KB) ( 27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进化心理学人类终极需求的角度,探讨配偶获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是当前消费行为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四项研究揭示了女性的独特炫耀性消费心理机制:配偶吸引目标越强的女性,越相信炫耀性消费有助于提升美丽与吸引力,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炫耀性消费倾向(研究一、三);进一步,激发女性的配偶吸引目标,能显著提升她们对炫耀性产品(研究二、三)和美丽产品(研究三)的消费倾向,但不能提升其对非炫耀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三);此外,与单身被试相比,恋爱中的女性对宣传能提升美丽与吸引力的商品具有更强的获取欲望;两组被试在功能广告商品上的获取欲望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四)。以上发现表明,本质上无论是为了获取(针对单身女性)、还是为了维系(针对恋爱中女性),配偶吸引目标被激发的女性,会出于提升美丽与吸引力的需要,炫耀性地消费特定的商品或服务。

    “锦上添花”还是“差强人意”——从信息处理模式的视角探讨消费者对融合产品的评价
    张如慧,张红霞,雷静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56-70. 
    摘要 ( 720 )   PDF (1006KB) ( 2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融合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现有研究主张消费者感知到的融合产品新增功能和基础产品之间目标一致性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融合产品评价,并且,由于享乐价值的差异,产品类别在其中起了一定的调节作用。然而,进一步探讨则会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并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从信息处理模式的新视角,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结论如下:第一,由于享乐型与实用型不同的信息处理模式,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会受消费者拥有的具体产品属性信息量的影响。对于整合了实用型新增功能的融合产品,目标一致性对融合产品评价的正向影响在缺少具体产品属性信息时更强;而对于整合了享乐型新增功能的融合产品,目标一致性对融合产品评价的正向影响则不受具体产品属性信息量的影响。第二,基于信息处理模式与心理解释水平理论,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还会受消费者决策时的心理解释水平的影响。相比于整合了实用型新增功能的融合产品,产品类别与心理解释水平的匹配度对整合了享乐型新增功能的融合产品的调节作用更强。本研究既有助于细化理解消费者对融合产品评价机制,也有助于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融合产品策略及沟通策略。

    网络口碑传播对寡头卖家定价策略的影响
    张明玺,雷明,郑晓娜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71-89. 
    摘要 ( 814 )   PDF (1058KB) ( 2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以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价值为桥梁,建立网购行业中网络口碑盛行与卖家不断调价这两个显著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口碑传播影响的寡头卖家两阶段定价模型。有见识顾客拥有较多产品信息,缺见识顾客拥有较少产品信息,网络口碑传播可改变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有见识顾客追求最大化购买产品和传播口碑带来的总效用,寡头卖家通过采用合理的定价策略最大化两阶段总利润。研究表明,若有见识顾客拥有较多正面信息,(1)随着信息差距从大逐渐变小,(a)当信息传播相对无效时,卖家最优定价策略一般依次经历三个过程:放弃激励定价,有见识顾客不传播信息;实施激励定价,有见识顾客传播信息;停止激励定价,有见识顾客付出最大努力传播信息。(b)当信息传播相对有效时,卖家最优定价策略一般将依次只经历上述三个过程中的后两个过程。(2)若考虑信息对两类顾客的价值存在差异,只有当信息传播的无效性相对于高信息价值较小时,这种差异才会影响卖家与有见识顾客的最优决策。从定性角度来看,随着信息对接收方(缺见识顾客)的价值不断增大,导致卖家最优策略为实施激励定价的信息差距范围先增大后减小。这些研究发现给网络商家的定价策略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管理启示。

    品牌丑闻负面溢出效应的跨文化差异研究——基于自我建构视角
    田阳, 黄韫慧, 王海忠, 何浏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90-98. 
    摘要 ( 1475 )   PDF (874KB) ( 3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品牌丑闻有可能跨越国界,影响不同文化的国家和消费者。那么,不同文化倾向的消费者对品牌丑闻的反应是否相同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缺少探讨。文章作者通过一个跨文化研究和一个启动实验发现,东方消费者(或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或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有更大的负面溢出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互依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在面对关联品牌的负面丑闻时,倾向于采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负面效应更易扩散到其他品牌;而独立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在面对关联品牌的负面丑闻时,倾向于采用分析性的思维方式,负面效应更易被隔离。

    顾客契合:个人心理影响因素及对顾客忠诚感的影响
    韩小芸,余策政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99-110. 
    摘要 ( 1483 )   PDF (915KB) ( 5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顾客的角度,探讨顾客个人心理影响因素,包括顾客投入、顾客心理授权、顾客心理所有权对顾客契合的影响,以及顾客契合对顾客忠诚感的影响,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顾客投入和顾客心理所有权都对顾客契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顾客心理授权则通过顾客心理所有权间接影响顾客契合;此外,顾客契合对顾客忠诚感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在线商品评论可信吗——在线商品评论的偏差分析及矫正策略
    李雨洁,廖成林,李忆,伏红勇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111-125. 
    摘要 ( 927 )   PDF (994KB) ( 30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根据中国的商业环境,对淘宝网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线商品评论呈近似反“L”型的非对称分布,且评论的均值不是商品质量的无偏估计量。这与现有研究认为在线商品评论呈正态分布且评价的均值是无偏估计量的结论不同,与国外的实证结果在线评论呈双峰分布亦不相同。为了深入研究在线商品评论存在偏差的原因,以及反“L”型分布的特征,本文构建了基于消费者效用的在线商品评论模型,该模型得出商品评论的均值作为无偏估计量的条件,并进一步揭示出中国电子商务网站“默认好评”机制、“退货评价”机制和消费者主动评价偏差是在线商品评论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

    基于行为经济理论以旧换新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翁智刚,龚武秀,宋利贞,张伊飞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126-136. 
    摘要 ( 645 )   PDF (931KB) ( 23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基于行为经济理论的情感效应与框架效应对以旧换新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揭示其不同作用机制,论文通过3×2×2的交叉实验设计验证:消费者在理性与偏好均衡状态下,更关注新产品的购买价格;由于情感效应,更为重视旧产品价格;由于有限认知带来的框架效应,增强信息会影响其对新旧产品的决策偏好;最后结论,消费者个性特质(消费者创新性)为其以旧换新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情感效应与框架效应发挥调节作用。

    大事记(第32辑)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2):  139-139. 
    摘要 ( 397 )   PDF (98KB) ( 1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