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浪漫体验对消费者自我提升型产品偏好的影响
张均燕, 杨艳, 靳珊, 景奉杰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1-18.  
摘要673)      PDF (995KB)(799)    收藏
浪漫体验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人们的消费和生活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仅将浪漫体验等同于两性之间的亲密关系,限制了浪漫体验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的研究。本文将浪漫的概念从爱情浪漫扩展到广义的浪漫体验。四个实验表明:浪漫体验(vs.中性体验增加了消费者对自我提升型产品的偏好(实验一);生命意义感在浪漫体验影响消费者自我提升型产品偏好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二和实验三);幸福导向在浪漫体验对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提升型产品偏好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实验四)。在理论上,本文拓展了浪漫体验的概念,丰富了浪漫体验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的研究和对自我提升型产品的情绪性前因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本文为浪漫营销及自我提升型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从动态竞争理论的视角看电影口碑对票房的影响
贺凯彬,王锐,张涵
营销科学学报    2016, 12 (3): 1-17.  
摘要1046)      PDF (917KB)(5027)    收藏

已有文献多关注口碑对电影本身票房的影响,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理论框架,从动态竞争理论的视角探讨同档期电影口碑对于票房收入的影响。本文提出,同档期电影之间存在动态竞争的关系,目标电影的票房收入不仅取决于电影自身的口碑,还和同档期其他电影的口碑有关。研究使用2011年至2014年780部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票房和网络口碑数据,发现目标电影口碑效价与同档期内电影最高口碑效价的差距越大,目标电影的票房收入越小。研究还发现,档期的热门程度和同档期电影数量有助于调节这种负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讨论了电影档期选择的营销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跨文化视角下的仿冒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
卢晓,Michel C.T.Phan
营销科学学报    2011, 7 (4): 29-41.  
摘要541)      PDF (772KB)(466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个体vs.总体——善因营销反馈框架与自我构念对消费者反应的交互影响
张安然, 宋悦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76-92.  
摘要171)      PDF (1194KB)(383)    收藏
善因营销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活动,40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有的善因营销研究大多着眼于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广告传播,以此探究影响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因素,较少关注捐赠结果的反馈。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善因营销的捐赠结果反馈给消费者。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详尽可能性模型,探究了善因营销反馈框架与自我构念对消费者反应的交互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个体反馈(总体反馈)能使独立型(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因为反馈框架与自我构念类型的匹配能够促进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此外,在善因营销反馈框架与自我构念对消费者反应的交互影响中,公益事件卷入度有调节作用。更具体地说,只有公益事件卷入度较高时该交互效应才存在。当公益事件卷入度较低时,独立型和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都对进行个体反馈的企业的态度更积极。本文首次聚焦于善因营销的捐赠反馈,开拓了关于善因营销的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丰富了反馈框架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研究结论为企业善因营销的善款捐赠反馈和沟通传播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怀旧弱化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评价:物质主义的中介作用
陈增祥,何云,刘博群
营销科学学报    2014, 10 (3): 113-127.  
摘要1309)      PDF (1112KB)(4415)    收藏

怀旧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怀旧营销研究多将怀旧作为广告或品牌的元素构成(即消费者的怀旧感是由怀旧型的广告或品牌所激发),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怀旧视为一种与广告或产品本身无关的偶发情绪,在此前提下考察怀旧如何影响与其无关的消费决策。具体而言,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查怀旧如何影响中国消费者对中外品牌的评价,结果表明:怀旧并不会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本国品牌的评价,但会降低对外国品牌的评价,而且怀旧对外国品牌评价的弱化作用是通过降低消费者的物质主义倾向得以实现的。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上述结论对中外品牌在怀旧策略运用上的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西方市场营销研究的主题、方法和学者研究——基于Journal of Marketing(2005-2009)的文献分析
杨宜苗, 马晓慧, 郭岩
营销科学学报    2011, 7 (2): 107-131.  
摘要1281)      PDF (1192KB)(10999)    收藏

本文以2005-2009年发表在Journal of Marketing上的247篇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试图对西方市场营销研究的主题、方法及学者的状况进行一个系统客观的描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近五年来西方营销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行为、产品、品牌、营销一般管理、产业营销、广告和促销、服务营销及网络营销等领域。其中,营销一般管理、产品、品牌、产业营销、网络营销等研究呈上升趋势,价格、营销渠道等研究则呈下降趋势,而消费者行为、服务营销一直是研究的焦点。②在营销研究方法中,定量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主要用于品牌、产品、人员销售等研究;实验法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消费者行为、价格、广告与促销等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较少,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营销科学理论和哲学,而混合研究方法则主要用于产业营销、营销一般管理等领域。③营销学者呈现出校内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及跨国之间等多样化合作的特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人的面子观与炫耀性奢侈品消费行为
张新安
营销科学学报    2012, 8 (1): 76-94.  
摘要4405)      PDF (1066KB)(11926)    收藏

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具有鲜明的炫耀性特征,本文从面子观这一本土化视角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作者首先在何友晖对面子得失过程分析的基础上(Ho, 1976),将消费者的面子观区分为“想要面子”和“怕掉面子”两个维度,并为之开发了测评量表,然后采用这一量表检验了这两个维度对于炫耀性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人在奢侈品消费上既受想要面子这一促进性动因的影响,同时也受怕掉面子这一预防性动因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数智时代营销战略理论重构的思考
魏江, 杨洋, 杨佳铭
营销科学学报    2021, 1 (1): 114-126.  
摘要1666)      PDF (1463KB)(2862)    收藏
数字化所带来的市场主体虚拟化、生产要素数字化、生产过程动态化、市场组织平台化,重构了传统组织内部个体与组织的关系逻辑、企业与市场的交易逻辑,由此颠覆了现实管理场景,使得企业组织内外关系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组织生产和运行基本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营销战略的本质是回答如何以最佳方式解决产品生产方与需求方的交互关系以实现交互双方的价值实现,显然,数字技术方式正在颠覆交互的关系和方式,使得传统的4P和4C营销战略分析框架的效力大大减弱。基于此,本文提出了4I(Interaction、Interest、Interface、Iteration)框架来重构数智时代的营销战略体系。最后,本文给出未来营销战略研究的重点议题,并由此去思考营销战略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谁把营销学带进了中国——营销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史实考证
李飞,贾思雪,米卜
营销科学学报   
10. “乐”与“教”——网络环保游戏参与对线下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
张宇慧, 孔德全, 沈江, 王凤霞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19-36.  
摘要220)      PDF (982KB)(512)    收藏
实现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公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网络环保型游戏为提升公众环境素养、强化公众知行合一的自觉性进行了积极的企业实践探索,并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如何引导游戏用户将网络环保游戏行为转变为线下的亲环境行为,成为当前亟须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规范激活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探讨了游戏用户将线上游戏参与行为转化为线下环保行为的过程机制,以及用户的享乐体验对“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触发用户对环境和自身影响的认知(环境威胁感知,网络环保游戏激活了用户的道德义务感(个人规范,实现了对用户的“线上-线下”行为转换的引导;然而,用户的享乐体验却会削弱参与游戏时用户的环境认知及游戏对用户的亲环境行为的积极作用。研究结论为理解和完善数字化绿色行为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并为企业进行游戏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体育赞助动机与购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凤军,李敬强
营销科学学报    2011, 7 (2): 67-80.  
摘要851)      PDF (991KB)(3163)    收藏

文章基于归因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赞助动机与购买意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可以清晰区分出企业利己驱动、价值观驱动、战略驱动和利益相关者驱动的赞助动机。其中消费者感知的利己驱动和利益相关者驱动的赞助动机显著地负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价值观驱动和战略驱动的赞助动机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和购买意愿;消费者信任在企业赞助动机影响购买意愿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消费者个人特征、企业类型对消费者归因的影响,并给出了企业在赞助营销中的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品牌文化定位、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老字号品牌国际化——基于同仁堂的案例研究
杨桂菊, 薛天赐, 李雅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132-159.  
摘要703)      PDF (1083KB)(495)    收藏
老字号品牌国际化是打造全球品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老字号品牌独特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差异化市场定位并提升品牌形象。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构建了呈现阶段性演化的老字号品牌国际化路径的理论模型。基于同仁堂的案例研究表明:(1)在品牌国际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基于不同的品牌文化定位,实施相应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是逐步实现老字号品牌国际化的有效路径;(2)随着品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变化,老字号品牌要适时调整品牌文化定位,可结合目标顾客范围、顾客需求类型与可用的文化资源,实现品牌文化定位从功能型、体验型到意义型的升级演化;(3)在老字号品牌国际化的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品牌文化定位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因此,在品牌国际化萌芽期,应放大产品/服务优势以建立产品知名度;在品牌国际化开拓期,可以桥接品牌的本民族文化与异国文化以获取跨文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在品牌国际化成熟期,则应面向全球消费者拓展品牌附加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以扩大品牌文化认同度。不同阶段差异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是推动老字号品牌国际化阶段性升级的关键手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拥挤的形状——社会拥挤对形状偏好的影响
李瑞芹, 杨海龙, 王艳, 郭国庆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37-54.  
摘要386)      PDF (3070KB)(352)    收藏
社会拥挤普遍存在,但学界关于社会拥挤对美学偏好的影响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并深入探究了社会拥挤对形状偏好的影响及其内在的心理机制。1项田野实验和4项情景实验的结果表明,社会拥挤会提升消费者对圆润(vs.棱角)形状的偏好,消费者的主观活力需求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具体来说,社会拥挤会增加消费者主观活力需求,而圆润(vs.棱角)形状与活力概念相关,因而处于拥挤环境中的个体更偏好圆润(vs.棱角)形状的品牌标识或产品。同时,本文发现,群体组成成分为该效应的边界条件,即当拥挤群体为内群体(vs.外群体)时,社会拥挤对圆润形状偏好的提升作用不再显著。本文结论丰富了社会拥挤对形状偏好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品牌和产品的营销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事件营销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
孙磊,翟昕
营销科学学报    2018, 14 (2): 101-120.  
摘要1129)      PDF (1067KB)(3067)    收藏

本文收集了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内地上映的898部电影的相关数据,研究事件营销强度与电影票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事件营销可以促进电影票房,随着事件营销强度的增加,票房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倒U型的关系;(2)续集和进口属性对电影票房有利,但会削弱事件营销的效果;(3)开展事件营销的合适时间段为上映前第6周和第4周以及上映后第2周;(4)对票房最有利的事件营销类型为主题曲,其次是首映礼和见面会,特辑、海报、发布会和预告片则次之,而其他类型的事件营销效果不显著。本文从实践角度为电影产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如何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基于中国首家全自动化机器人服务酒店的评论挖掘
杨强, 王俞丹, 姚映竹, 李少波
营销科学学报    2024, 4 (4): 55-75.  
摘要266)      PDF (904KB)(567)    收藏
近年来,基于AI技术的机器人在酒店业的应用日益增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已有的关于机器人服务如何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却呈现出矛盾的结论,且学界还未从不对称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不同场景中的机器人服务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首家全自动化的机器人服务酒店的2018—2022年的消费者评论数据进行挖掘,探究不同场景中的酒店机器人服务对消费者满意度的不对称影响。通过虚拟变量回归分析,本文识别出酒店的替代性服务场景中的机器人服务属于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基本因素,增强性服务场景中的机器人服务属于绩效因素,而创新性服务场景中的机器人服务则属于激励因素。此外,本文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揭示了不同场景中的机器人服务导致高(低)水平消费者满意度的组态配置,并进一步验证了虚拟变量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本文结论丰富了机器人服务领域有关服务场景及服务满意度的研究文献,并为酒店业通过合理配置机器人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同属顾客对顾客不当行为反应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费显政,肖胜男
营销科学学报    2013, 9 (2): 13-38.  
摘要847)      PDF (1147KB)(3960)    收藏

本文运用关键事件法和扎根理论,探讨了在面对顾客不当行为时,同属顾客采取的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者通过深度访谈,收集了232个包含同属顾客反应模式的顾客不当行为事件。首先运用关键事件法对各事件中同属顾客的反应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进一步挖掘各反应模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同属顾客的反应模式包括助纣为虐、随波逐流、袖手旁观、见义勇为和舍己助人五大类别;各反应模式在应用频次、行为动机、行为表现,以及给不同参与主体带来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不良顾客、中心顾客、其他同属顾客、一线员工和企业等五方参与主体的相关特征信息,经由互动效果评估和互动责任判断两个中介变量,形成同属顾客反应模式选择的两条影响路径。本研究以同属顾客应对策略的视角切入,不仅拓展了顾客不当行为的理论研究,而且为企业进行顾客不当行为管理和一线员工培训提供了管理上的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成王败寇大不同——胜负感知对消费者风险偏好的影响
文贝西, 张恩忠
营销科学学报    2019, 15 (3): 78-93.  
摘要907)      PDF (10889KB)(1820)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胜负感知,即成功和失败的结果以及结果的接近程度,对消费者在后续不相关事件中的风险偏好水平的影响及内在机制。运用不同的胜负感知操控方法和风险偏好水平的测量方式,本研究通过五个实验发现当竞争的成败结果相对明朗时,大幅取胜会提高消费者的权力感进而导致其在后续的选择中更加冒险,明显的失利则会降低消费者权力感进而导致其在后续的行为选择中更加规避风险。而成败结果的接近程度则会调节胜负感知对消费者风险偏好水平的影响,当成败结果十分接近时,胜负感知对权力感的作用消失,因而削弱了原本所观察到的,在大胜与大败的情况下胜负感知对风险偏好水平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胜负感知对消费者认知和行为影响的研究,也为商家如何利用线上线下竞技比赛的输赢结果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到“实地”去:营销问题的人类学视角分析
王朝辉,沙振权,程瑜
营销科学学报    2011, 7 (4): 72-86.  
摘要421)      PDF (647KB)(375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消费者支付意愿研究综述:以有机食品为例
徐迎军,尹世久,宋洪杰,吴林海
营销科学学报    2015, 11 (3): 120-138.  
摘要1473)      PDF (1220KB)(6809)    收藏

消费者支付意愿是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有机食品为例,对条件价值评估、选择实验、联合分析和拍卖实验等支付意愿数据收集方法以及离散选择模型、Tobit模型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了比较,考察了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将其进行了系统归纳,并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评析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消费者会自愿支付吗?——PWYW支付意愿的内在驱动因素
张辉,白长虹
营销科学学报    2011, 7 (3): 85-101.  
摘要1413)      PDF (924KB)(4842)    收藏

作为一种最新型的参与式定价策略,PWYW 定价策略将定价权完全转移给了消费者,然而,以往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这种定价策略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这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相矛盾。本研究对促使消费者支付高价格的内在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互惠偏好、公平偏好及价格意识能够显著影响其PWYW支付意愿。此外,交易方式对上述影响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